在“三新”背景下,为全面提升高中英语教师教学教研水平,我校依托宁教云平台,于2023年9月6日承办“全区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紧扣新课标,落实新理念,把握新航向,为全区高中英语教师开展日常教学教研活动问诊把脉,受到了全区各市县高中英语教研员与一线教师的热烈欢迎。
银川一中党委书记余维学致开幕辞,对各位远道而来的同仁表示热烈的欢迎,肯定了教研活动对学校发展和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作用以及“以读促写”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无可替代的意义。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梅德明教授以《教育评价观与英语高考改革》为题,从六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剖析了高考命题方向的改革与变化,既有对指导性文件理论的阐释,也有对高考试卷方向的详细分析,让我们对教什么、怎么教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梅教授强调考试的目的不仅在于结果评价,更应该强调阅读价值观、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审美情趣和各学科融合的考察方向及各学科之间的有效融合。
中国矿业大学外文学院袁辉教授以《读后续写》为题,详细解读了读后续写的特征并以此拓展如何帮助学生搭建续写框架。她强调续写给定材料通常是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这也是读后续写常用记叙文文本的原因所在。为了帮助学生合理地打开续写思维,袁教授介绍了三种叙事模式:弗赖塔格金字塔叙述事结构;拉波夫叙事分析模式;丹·哈蒙故事圈。例如狄更斯的《远大前程》便是依据故事圈的叙事结构进行架构。从读后续写的文本特征、续写模式、“读-写-评-改”的教学设计以及基于语篇解读的多维度写作设计,袁教授将续写的框架与内容娓娓道来,让老师们对读后续写原则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也为老师们在真实教学中如何开展读后续写课堂拨开迷雾。
杭州市英语教研员姜发兵以《谈读后续写内容与语言的质量》为题,结合学生的练习文章,从一线教师的角度为老师们讲解了读后续写的教与学。姜老师巧妙地运用了ADVISE总结了读后续写文章需要满足的丰富性、一致性、逻辑性原则。通过生动丰富的语料示例讲解,进一步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漂亮的语言,展现了英语语言的魅力。除此以外,姜老师强调需要将语用学与人物特点相结合,以解决学生来不及写、内容拖沓、情节主次不分、没有深刻思考等问题。
下午的活动从黄新炎老师的微讲座开始。黄老师受幼年英语老师的影响,成为了一名全国阅读的推广者,并致力于搭建书籍与人们联系的桥梁。
来自江苏的陈方源老师带来了一节以“stage fright”为主题的读后续写课堂。其地道的口语、从容的态度让在座老师为之惊叹。细致的引导和精心设计的阅读框架让学生快速掌握了读后续写的关键所在,课程以老师精心完成的范文收尾,为学生呈现了一篇语言十分优美精致的范例。
银川一中优秀青年教师刘娟老师带来精彩的“以读促写”案例,她以时间线为依托,分析了Nicolas Winton的传记,引导学生了解其国际主义精神和对社会的贡献,进而启发学生分享国内具有优秀品质的人物。在语言方面,刘老师在解读文本时,对传记及其结构和相关细节进行分析,为学生撰写屠呦呦的传记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两位老师精彩的说课后,沈晓彦和史惠中两位专家分别对两位老师的课例进行详尽地点评。沈老师肯定了陈方源老师的个人魅力及专业素养,认为陈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梅德明教授“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教师在授课中应注重分析、助读和引导,而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理解、思考及实践。从而引到对2023年新高考I卷读后续写的分析,提出了GA评价方式( global assessment):集情节、逻辑、主题、语言、书写于一体的评价方式,考察学生理解能力、分析架构。最后,沈老师强调了对学生教学微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以及方向,如:情绪描写,人体器官描写及主题升华和心理活动描写。
史惠中老师肯定了刘娟老师的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对教学评一体化的落实及其特色鲜明的阅读仿写。由此,他提出了以下几点思考,即熟悉课标要求、夯实语言基础、创造性使用教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及常态化训练英语书写。最后,史老师对英语老师提出希冀“make a change:change for the better; make a difference: to English teaching, to the world.”
宁夏教科研究员吕晓雅老师回顾了会议流程,对远道而来的各位传经送宝的专家,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对本次活动的协助,以及银川一中承办方的大力支持表示了感谢。最后,吕老师呼吁大家赶快行动起来,在考试评价的影响下,结合教书育人要求,将英语学科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最后,本场会议在会议主办方为展示教师及评课专家进行颁奖中拉下帷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育事业是一项长期性的教育活动,只有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果,也才能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此次教研活动为英语教师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汲取专家、教授的先进教学理念,达到相互交流、融会贯通的目的,让我们在“三新”背景下开展英语读写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图文:王珊珊 张洁
编辑:周占银
审核:王宁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