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集团首页 >> 校园动态
养正赋能育新师 正德启智培贤才 | 宁夏银川一中教育集团新入职教师培训会纪实

金秋送爽启新程,薪火相传育桃李。8月29日,宁夏银川一中教育集团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在立信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本次培训旨在帮助新教师尽快融入学校环境,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增强职业归属感与幸福感,并通过深化师德涵养、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与班级管理能力,共同践行一中教育文化。培训会由银川一中教科研室主任苏雪静主持,集团各校共200余位新教师参加。

首先,银川一中优秀班主任刘英波老师以“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进步”为主题,围绕班级管理中“勤”与“细”两大核心展开经验分享。她指出,“勤”是班主任履职的基石,具体体现为眼勤如雷达般捕捉学生情绪与安全隐患,嘴勤似春风般以温暖语言化解矛盾,脑勤若明灯般依学生个性定制教育策略,手勤作表率以行动诠释责任,腿勤搭桥梁拓宽育人通道。“细”则是育人关键所在,体现在管理细中有温度、细察学生微举动、沟通细分对象、关怀细润成长、复盘细究根源五个维度,让每个学生被看见、被重视,持续推动教育管理精益求精。

刘老师从主题班会的思想引领,到期中阶段总结反思,再到师生之间的深情牵挂,她的分享充分展现了一名优秀班主任以"勤"筑基、以"细"育人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情怀。刘老师以学校“养正”文化为指引,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正心正行、正学正能"的育人目标,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着每一颗心灵的绽放。

银川一中年级组长魏鹏老师以雅斯贝尔斯“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理念为引,强调了小组合作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价值。他指出,在数智时代背景下,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既掌握人机交互能力又具备人类智慧的“新智人”。面对全国42%的独生子女家庭中青少年协作场景缺失的现状,小组合作能够有效弥补共情与冲突解决能力的不足。

在实践层面,魏老师详细讲解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通过平衡性别、成绩与性格差异,并借助人工智能提升分组科学性,优化座位矩阵以促进互动。课程实施方面,他构建“协作-探究-共生”生态模式:课前以问题驱动合作预习,课中通过角色化任务开展探究学习,如模拟区域发展建言等。该模式有效提升课堂参与度40%,降低学习焦虑25%。魏老师还提出推进小组合作的实用建议,包括数字化考核、统一化评价、常态化应用与个性化关怀,并分享“特别小组”案例,体现“一个都不放弃”的带班理念,增强班级凝聚力。他的分享为新课改背景下小组合作教学的落地实施提供了清晰路径与策略支撑。

接着,张永宏校长以《传承养正文化 培育时代新人》为题,为参会教师系统解读了银川一中“养正•唤醒”教育体系。他回顾了学校自1538年“养正书院”肇始、1906年“宁夏府中学堂”开创近代教育,直至成为宁夏一级示范高中的办学历程,强调学校始终秉持“用生命唤醒生命”的办学理念和“一个都不放弃,一直都不放弃”的教育初心。结合近年来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张校长指出,“养正文化”的浸润与引领是学校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之后张校长进一步阐释了“养正文化”的深厚内涵:源于《易经》“蒙以养正”,以“修养正道、涵养正气、滋养正人”为育人目标,倡导教师“精敬于业、乐融于群、追求卓越”,引导学生向正、向真、向善、向上、向美,成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创新素养的时代新人。他还分享了学校践行“养正文化”的多维路径: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激发互助能量,依托智慧教学推动课堂革新,借助课间激情喊诵、“荔枝励志”等活动涵养精神品格,并构建“四位一体”评价体系全面护航学生成长。

在培训会尾声,张德萍副校长勉励全体新教师:“教育是唤醒灵魂的事业,‘养正’正是唤醒的根基。”她指出,张永宏校长、刘英波老师与魏鹏老师的分享兼具文化厚度与实践温度,深刻诠释了银川一中的教育精神内核。她希望新教师以“养正文化”为引领,尽快融入学校发展进程,并在职业生涯中积极承担三种重要角色:成为终身学习者,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敬畏,不断在教研中突破舒适区;做好学生引路人,以爱心与智慧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道路;担当一中传承者,将“精敬于业、乐融于群、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融入日常教学。鼓励大家以匠心培育桃李、以坚守践行使命,共同为培育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此次培训,既是教育智慧与教学技艺的薪火相传,更是文化根脉与精神境界的赓续绵延。新教师们满载收获,更坚定了“以正育人、以爱启智”的职业信念。他们将以“养正”理念为精神灯塔,以“赋能”实践作奋进之楫,在教育的浩瀚蓝海中扬帆起航,携手绘就银川一中教育集团新华章。


图文:付小刚

责编:苏雪静

审核:张德萍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