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
银川市文萃中学全体教师参与西夏区红十字会救护员培训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让广大教师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提高我校教师在突发事件中的急救能力,3月9日-12日,银川市文萃中学邀请西夏区红十字会专业讲师团队,在银川市文萃中学开展了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班。此次活动旨在增强教师的安全意识,使教师掌握基本急救技能,为校园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培训期间,西夏区红十字会的讲师们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以“教、练、评”的形式推进课程教学。理论环节,讲师详细讲解了救护概论、心肺复苏、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操作及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创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等急救知识。银川市文萃中学全体教师参加了本次培训。
理论讲解学知识

在理论讲解环节,红十字会培训讲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大家普及了国际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讲解了掌握急救知识的重要性。
西夏区红十字会讲师周雄岳老师以案例为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心肺复苏、AED的使用方法、气道异物梗阻和海姆立克急救法等自救互救知识。在课堂演示环节,周老师利用模拟人演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AED的使用方法等心肺复苏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要点,还现场邀请教师参与海姆立克急救法演示。

西夏区红十字会讲师刘辉结合自身阅历,为学员们详细讲解了创伤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等常见急救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急救的重要性和操作要点。在课堂演示环节,刘老师利用现场教师学员为大家演示了绷带包扎的环形包扎、螺旋包扎、螺旋反折包扎、“8”字包扎、回返包扎内容,三角巾包扎的头顶帽式包扎、双肩包扎、单侧胸部包扎、全腹部包扎、手足包扎、膝部(肘部)带式包扎内容,骨折固定的上臂骨折、前臂骨折、大腿骨折、小腿骨折固定方式。教学现场,现场四名教师学员在讲师的指导下体验了担架运送伤员的过程。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实操训练练技能
在实操训练环节,参训学员积极配合红十字会讲师将心肺复苏理论、AED使用、绷带包扎、三角巾包扎和骨折固定等急救项目进行实践练习。特别在心肺复苏、AED使用、外伤包扎环节,培训讲师们手把手地指导教师学员进行操作。学员们专心听讲,仔细记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并在模拟人偶上反复练习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外伤包扎练习中,学员两人组队互相练习,讲师对参训人员的姿势、手法进行指导纠正,确保救援动作标准、力度到位。

实操训练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转化,确保每位教师学员不仅能理解急救的基本原理,还能在实践中掌握AED的使用方法和外伤包扎、伤员运送及心肺复苏等急救方法,以便在紧急情况下,帮助他人有效挽救生命,减少伤害,为专业医疗救助争取宝贵时间。
现场考核固本领
课程最后,红十字会考官现场考核了参训者的基础理论答题以及心肺复苏的实操。从环境评估到手法要求,从救护步骤到人文关怀,一项项内容现场打分评估。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考官及时给予补充纠正,确保“人人都会,人人掌握”。



培训小结
本次培训活动获得了参训教师的一致好评,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课程很实用也很有意义,当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意外情况时,可以迅速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运用专业救护知识挽救生命。”这一刻,他们不再是一名普通教师,而是具备了初级救护员资格的“生命守护者”。他们深知,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中,这份技能都将成为他们守护生命、传递爱心的有力武器。

“校园安全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是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这次红十字应急救护专题培训活动,教师们真正认识了急救,了解了急救,学到了很多急救知识,筑牢了校园安全防火墙,提高了全校教师的急救意识和急救能力。”参加培训的校领导介绍说。
再次感谢西夏区红十字会的支持及西夏区红十字会各位老师的精湛授课,在此向你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END

扫码关注了解更多
编审:王晶
审核:李普
终审:周霞
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