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践行教育强国战略,精准对接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创新人才贯通培养的部署要求,2025年3月12日至13日,宁夏银川一中校长张永宏率团赴北京理工大学开展专项调研,围绕“智慧赋能·融合共生:大中衔接教育生态构建”主题,通过实地考察、专题研讨、协议签署等系列活动,共探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协同育人新范式。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魏一鸣,教务部部长兼招生办主任王亚斌,组织部娄秀红,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汉军,副院长(主持工作)嵩天及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的银川一中学生代表等共同参与活动,见证两校“双高协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智慧教育实践基地协议签署。

智慧赋能,共话发展蓝图
12日上午,两校领导亲切交流。魏一鸣副校长详细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历史沿革、办学特色、学科优势,以及人才培养优势,并着重介绍徐特立英才班中成立“智班(本-硕-博贯通)”、人工智能学院等建设情况。他希望通过此次交流论坛,进一步加强两校在原有共建机器人实践基地的基础上,深化智慧教育赋能,共同探索创新协同育人模式。
张永宏校长在致辞中,从“师生情、红色情、家国情、未来教育情”四个维度,深入阐述了两校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合作基础。他指出,银川一中和北京理工大学的办学理念高度契合,期待以此次调研为新的起点,全方位推进两校在人才培养、教研教改、智慧教育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打造大中衔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北理工-银川一中”模式。

协同共育,深化战略合作
在“智慧教育大中衔接融合发展”主题论坛上,双方围绕大中衔接育人机制、智慧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科研合作与成果转化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并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智慧教育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标志着两校合作迈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阶段。根据协议,双方将重点推进以下合作:
1. 构建“全链条”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体系
双方以机器人创新实践基地为基础进行全面升级,打造集“教育研究-高端智库-创新实验室-课程开发-数字评价”于一体的协同育人平台。北京理工大学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及导师引领下的“柔性”育人的新方式,根据银川一中“养正课程”体系需求,在基地内开设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的先修课程,并派驻高校导师团队;银川一中配套建设创新实践空间,为高校输送具有科创潜力的优质生源。通过“订单式培养”机制,双方联合制定“双导师制”培养方案,实现课程共建、师资共培、成果共享的全周期衔接,构建“中学筑基-高校深培-双向反哺”的创新人才贯通培养闭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成长。
2. 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创新
发挥北京理工大学在智慧教育领域的技术优势,双方将联合开展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覆盖“教、学、管、研、评”全流程。北京理工大学为银川一中师生提供人工智能素养培训及技术应用支持,共同开发智能教学资源库和数字化平台,推动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打造“人工智能+教育”的区域示范标杆。
3. 共建课程资源与教研协同体系
整合高校学科前沿成果与中学教学实践需求,联合开发科学、信息、数学等学科创新课程资源库,形成可推广的教学案例和成果奖申报模板。双方还将共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依托高校科研力量开展心理评估与干预实践,为师生及家长提供定制化心理健康课程。
4. 强化师资培训与学术资源共享
北京理工大学依托国家级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基地,为银川一中教师提供定制化培训,重点提升教学能力、人工智能素养及科研水平;同时开放学术讲座、课题研究及国际访学资源,助力骨干教师专业成长。银川一中则支持高校科研数据的采集与应用,推动双方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转化。
此次合作不仅深化了双方在机器人实践基地等原有项目上的协作,更通过智慧教育赋能,构建起“大中教育一体化”的创新育人生态,为全国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北理工-银川一中”模式。

传承师德,赓续育人薪火
13日上午,一场跨越中学与大学的情感联结在师生座谈会上温暖上演。银川一中校长张永宏与20余名毕业于母校、现就读于北京理工大学的学生代表围坐畅谈。学生们以“成长汇报”的形式,细数大学期间在徐特立英才班、机器人实验室等平台的突破性成果——从国家级科创奖项到顶尖期刊论文发表,从国际竞赛斩金到公益项目落地,每一份成绩单背后都凝聚着两校“厚植基础、激发潜能”的育人基因。“高中‘养正课程’塑造了我的学术底色,北理工‘红色工程师’文化赋予我创新魄力。”信息与电子专业学生王稼祥的感言,道出了两段教育历程的深度衔接。

座谈会尾声,学子们向两校师长赠送了特殊礼物:以北理工与银川一中校徽会为背景,同学们手印为枝叶设计的“大树常青”纪念画,寓意“双校育我,向光而长”。张校长轻抚绘画感慨:“这不仅是师生情谊的载体,更是教育薪火相传的象征。”现场掌声与泪光交织,大中衔接的育人闭环在这一刻写下了生动注脚。

此次宁夏银川一中与北京理工大学的深度交流活动,不仅加强了双方在拔尖创新后备人才早期培养方面的沟通与合作,更为探索新时代智慧赋能下的大中衔接协同育人新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未来,学校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全国知名大学“强强联合”,优化资源协同,以智慧教育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携手推动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共同努力。
图文:北京理工大学
审核:潘雄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