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集团首页 >> 校园动态
笔底春秋藏至理 师心秉烛求索远 | 宁夏银川一中骨干教师微讲座系列活动

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位一体教育改革纵深推进下,学校始终以教育者的前瞻视野回应时代命题。面对新课程体系对核心素养培育、学科深度理解及考试评价改革的立体挑战,我校不断构建"理念革新-技术赋能-实践突破"的三维教研生态。一方面,深度引入胡卫平教授思维型课堂教学理论,构建以"问题链"为载体的深度学习场域,使课堂成为思维生长的沃土;另一方面,创新融合DeepSeek平台AI技术,通过学情精准诊断与资源智能推送,实现课堂向“智慧化、高效化、个性化”迈进。为将理念革新与技术赋能转化为真实的教学生产力,教科研室系统策划骨干教师微讲座系列研修,聚焦“新教材教学策略优化”“学科素养落地实践”“教考衔接精准突破”"跨学科项目实践"等关键议题,以经验共享促教学提质,以思维碰撞谋专业成长。

语文组:融合创新,深耕素养

语文组毛晓彤老师分享了大单元群文阅读与单篇教学结合,整合单元主题集体构建,倡导学生为主导的语文课堂,同时也肯定了单篇细化文本,教师启发引导式教学的优势。龙华老师从银川一中“平行分班,小组合作”混合式教学模式入手,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与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魏天老师基于新高考对语文素养的考查愈发深入全面,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融合趋势明显的背景,高屋建瓴指出统编教材作为教学核心载体,新高考语文试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和核心素养的特点,“语素”作为汉语语言的最小单位,是理解词汇、语法、修辞的基础。张昱老师关联必修和选必教材的不同单元,细化思辨能力的梯度要求,也鼓励语文组同仁探索并形成一套适用于银川一中的系统完善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课堂教学案例,进而建构批判性思维培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通道。

数学组:写作赋能,提升专业

数学组赵文博老师以 “数学写作漫谈 —— 写下即永恒” 为题,带来专业发展讲座。赵老师先从写作意义切入,表明写作是教学经验总结、知识升华与传播,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更是为教育事业与学生发展。接着阐述论文写作素材来源,如教学实际问题、学生学习反馈、试题研究、数学史与文化挖掘等。选题上,建议从实际出发选创新实用课题并制定写作计划。在论文类型与框架方面,介绍常见类型及基本框架,提醒注意逻辑衔接。她列举写作常见问题,如选题宽泛、论点不明等,强调注重细节、反复修改。还讲解论文核心要素。最后,赵老师鼓励年轻教师勇于写作,将教学实践与理论结合,指出写作需长期积累。整场讲座内容丰富实用,为教师提供写作指导,让大家明确数学论文写作意义、方法及关键技巧。讲座后教师们收获颇丰,将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写作,为教学质量与专业发展助力。在赵老师引领下,数学组教师有望在数学写作上不断前行,为数学教育贡献更多力量。

英语组:多元培训,提升教学

英语组英语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开展系列培训活动,邀请骨干教师分享教学经验。苏雪静主任围绕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七类语篇主旨大意题解题策略” 开讲。她从主旨大意题的三种表现形式出发,结合高考真题,剖析不同题型的命题特点与解题技巧,如科普类文章的逻辑主线、新闻报道类文章的关键结构等,还通过真题解析进行示范,并在互动环节解答教师困惑。李素萍老师分享提高教学成绩的策略,包括对比新旧教材差异并运用合适教学方法夯实基础;多样化听写巩固词汇用法;培养课代表和组长助力小组讨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团队协作能力;高三阶段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总结知识点、分析错题,分享解题思路,还分享了复习计划和时间管理技巧。马慧芬老师介绍精品课制作流程,强调选材要选有价值的冷门内容,课程构思要明确课型、把握重点。她分享 “故事情节导入 - 布置写作任务 - 评价” 教学模式,还提及全流程规划,包括利用信息技术、落实教学方式、规范拍摄、撰写高质量文字稿、注意教师仪态和语言表达等。

物理组:剖析考题,提质增效

物理组开展 “骨干教师专题微讲座” 教研活动,郭强校长以《“我” 拿什么奉献给 “你”——“双新” 背景下高中选择性考试物理试题释放的信息》为题,剖析高考物理试题特点与教学策略。他指出试题注重落实课程标准,考查学生四个维度素养,中等难度题占比 70% ,应夯实基础。新教材实验增加,要加强实验教学。新高考情境化命题趋势明显,教师需创设情境。还总结了高考命题五大动向。杨树斌校长在《浅谈物理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策略》讲座中,从教育政策等五方面展开。强调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提质增效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他分享了多种策略,如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优化教学设计等,还介绍了数字化转型赋能教学的创新实践。

化学组:素养为本,创新实践

化学组由武健超老师主讲。武老师以化学核心素养内涵为切入点,系统阐释其包含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等要素,并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培养路径。重点强调通过项目化学习重构知识体系,借助数字化实验技术提升探究效能,建议以真实情境驱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讲座采用互动式研讨,青年教师反馈热烈,认为讲座深化了对素养本位教学的理解,明确了从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的转型方向。本次活动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改革新范式,为落实新课标要求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方案,将有力推动化学课堂提质增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生物组:夯实基础,备考有方

生物组马平老师开展生物备考策略微讲座。马老师指出,夯实基础至关重要。高考基础题占比 70%,学生不应盲目刷题,要重视错题,清理知识盲点。同时,细看课本,深化对核心知识的记忆,准确掌握名词性概念、实验原理等,利用便签纸强化易错知识记忆,答题尽量用课本原话。此外,会做的题力求全对,遇到疑问回归课本。还要积累答题技巧,规范书写,通过典型例题训练,避免因基本功欠缺丢分。答题策略上,遵循理性答题、得分优先等要诀,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调整,如优先做强项题目,合理分配时间。心理调适方面,适度焦虑有益,但过度则不利。学生可以多与老师、同学沟通释放压力,调整作息,适当放松。要相信自己,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消除焦虑,以平和心态迎接高考。

地理组:研学融合,创新实践

地理组的骨干教师微讲座活动旨在提升教学水平,推动地理教学创新实践。活动包含两场讲座。陈虎堂校长以《我与研学》为主题,从研学旅行的起源、原则、课程设计等多方面,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地理研学旅行的核心内容。他强调研学旅行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的重要性,为教师提供了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指导。魏鹏老师的《教材 “问题研究” 栏目开展策略》,深入分析该栏目的设置背景、分布及教学现状,以 “实体商店何去何从” 为例,展示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为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范本。活动收获颇丰,潘雄武校长强调教师要利用研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保持地理学科吸引力。折宝怡老师、段雪妮老师高度评价讲座,肯定了研学和 “问题研究” 栏目的教学价值,认为对提升学生实践力和知识建构意义重大。

历史组:紧扣考纲,精准复习

历史组张晓英老师分享了关于历史高考复习策略的精彩讲座。她首先强调要紧扣考纲,明确复习方向,深入理解重点概念的内涵和影响。其次,张老师建议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以通史为主线,将政治、经济、文化等板块有机融合,帮助学生梳理历史发展脉络。她还指出,史料分析题在高考中占据重要地位,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史料训练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能力。此外,张老师总结了选择题和主观题的答题技巧,强调审题、排除、比较和规范作答的重要性。最后,她提醒师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张晓英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为历史高考复习提供了全面而有效的指导,有助于师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在本次微讲座系列活动中,各学科骨干教师以深厚的专业素养和开放共享的精神,系统梳理了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与深度思考。从新教材的精准解读思维型课堂的落地策略,从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教考衔接的有效突破,每一场讲座都凝聚着一线教师的实践智慧,为全校教师提供了可借鉴、可迁移的宝贵经验。学校教科研室将持续聚焦三个深化系列活动——深化课程理解、深化思维培养、深化技术融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从“知识传递”向“素养培育”转型升级。唯有将传承与创新熔铸为教研共同体,方能在时代命题中书写"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的答卷。


整理:付小刚

图文:各教研组

责编:苏雪静

审核:张德萍

相关新闻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