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履职担当、真抓实干,我校各支部党员教师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时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目标任务,深入思考在服务“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发展、“三都五基地”“两地五中心”建设中如何体现教育支撑作用开展交流研讨。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宁夏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独特,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产业发展路子,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宁夏的现代煤化工和新型材料产业,风电、光伏、氢能等清洁能源产业,葡萄酒、枸杞等特色产业,要精耕细作、持续发展;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积极发展特色旅游、全域旅游;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认真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社会投资活力;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化与阿拉伯国家经贸合作,提高内陆开放水平。
我校行政党支部党员教师围绕“构建体现宁夏优势、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主题,结合教育主责主业,思考如何结合宁夏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研发跨学科特色校本课程开展交流研讨,以下是部分党员的精彩发言。
党员李焕:宁夏中宁县素有“中国枸杞之乡”的美誉,是世界枸杞的发源地和正宗原产地。宁夏积极发挥资源优势,枸杞基地里,采摘工人穿梭于田地间,熟练地摘下成熟的鲜枸杞放到提篮中;实验室内,科研人员以枸杞提取物为突破点,进行着新产品的应用转化;网络平台上,不同品类的枸杞产品凭借流量加持,吸引天南地北的消费者热情下单……结合宁夏的特色产业,我校已经开展了相关的研学实践,组织学生暑期开展职业初体验活动,今后还可在此基础上研发更具特色的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使得学生的实践体验更为系统、连续,而非简单的“短暂体验即结束”,比如研发针对枸杞的生物、地理、心理跨学科校本课程,让学生清晰的了解枸杞产业的链条维度,在对宁夏相关产业的了解基础上,将相关产业的科技研发工作纳入自己的生涯职业规划中,吸引更多学生未来投身于美丽新宁夏的建设事业中。
党员谭天民:宁夏作为中国西北的重要省份,不仅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黄河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而且有黑城遗址、西夏王陵等国家级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承载着灿烂的中华西夏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让学生在研学中探寻西夏文物遗存,可以更加全面和深度的了解神秘西夏文化,领略西夏文化的独特魅力。西夏文字作为古代西夏王国的官方文字,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学术价值。可能识别西夏文距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还相对较远,但推广到整个人文社科领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文化传承、语言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利用人工智能开展考古图像的识别与归档,基于算法的文物识别、文物数据化、考古现场数据化;AI推动的进一步识别历史与文献的能力,是我们窥探自身过去,了解“中国”为何是“中国”的全新工具。在人工智能课程中围绕“西夏文字与AI技术”,可以开设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研究专题。理论学习部分介绍西夏历史、西夏文字的特点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重要性;实践操作部分则利用AI技术进行西夏文字的识别、数字化保护及创新应用;让学生了解数字技术在文化遗产领域的应用,AI在文化遗产研究、记录、保护、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还可以有效推动学生了解西夏学的研究进展,全面展示西夏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
党员张艳佳:可以以《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赏析》案例研究为切入点,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借鉴信息技术学科手段,在核心素养体系理论指导下,结合地理课堂中的实践,组织学生开展研学实践,参观具有宁夏特色的地理环境。如可以进行《黄河水分析助决策》,通过考察河流水质,水文特征等,观察黄河周边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关系,聆听治理黄河故事等;并利用信息技术必修一第三章学习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中《南水北调》主题学习中学习的知识,通过现场采集、向相关人员采访、相关网站搜索等方式获取数据,然后进行整理、分析、处理后,分析南水北调工程的未来走势,给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和运用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培养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
党员刘欣:宁夏,位于中国西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历史。将宁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融入校本课程,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镇北堡古城等著名景点和文化遗址,进行实地研学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宁夏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热爱家乡,还能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对于提升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宁夏的山川河流、森林草原、沙漠湖泊等自然景观,开发地理、生物、美术等科目的自然风光课程。例如,在地理课上,可以讲解宁夏的地形地貌、气候特征以及生态环境;在生物课上,可以介绍宁夏的珍稀动植物及其生态习性;在美术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宁夏风景的绘画。
党员刘开济:宁夏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在课程中可以结合本地特色,贯彻落实关于宁夏本地特色旅游及黄河治理沿革问题。历史课堂中通过介绍宁夏在多民族统一国家中的发展沿革脉络及西夏文明发展脉络,深入发掘本地文化特色,结合黄河治理问题中历代治水经验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一河三山”生态坐标,构建“一带三区”总体布局,贯彻“四水四定”原则,让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理念深入学生心里,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家国情怀。
党员付小刚:宁夏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日照充足,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其特色农业,如枸杞、葡萄酒等,不仅品质优良,更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同时,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宁夏的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在产业升级和创新方面,仍需加大力度。我们应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宁夏现代产业体系迈向更高水平。
党员陆岩:宁夏的枸杞、葡萄酒、奶产业、肉牛和滩羊、电子信息科技、新型材料、绿色食品、清洁能源以及文化旅游是宁夏九大重点特色产业,并且都有着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的强劲发展势头。进一步发展好宁夏的绿色食品产业,需要彻底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并建立标准体系,扩大绿色食品的经营规模,同时加强市场监管,以此来打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绿色食品加工优势区。建立完善的质量检测标准,依法维护市场信誉并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打造中国枸杞之乡品牌的称号。增强产区优势,提升品牌价值,把贺兰山东麓打造成葡萄酒之都。
党员乔瑞:宁夏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特征。在开发校本课程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结合跨学科的教学理念。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内陆,黄河中上游,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多样的地貌。在地理课程中,可以引入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水资源管理等内容,让学生了解和关心家乡的自然环境。此外,宁夏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可以在地理、化学等课程中加入矿物学的知识,让学生了解矿物的形成、开采和利用。可以将地理、历史、文学等学科知识相互融合。例如,在历史课程中,可以讲述宁夏的历史沿革和文化遗产,结合地理知识讲解古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影响。在文学课程中,可以引入宁夏的民间故事和诗词,让学生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这样的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地方归属感。
党员欧凯:围绕“构建宁夏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结合教育职责,应深入挖掘宁夏地理环境与资源特色,如丰富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独特的枸杞、葡萄酒产业,以及“东数西算”的数字经济机遇。研发跨学科校本课程时,可融合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设计如“绿色能源探索”、“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与营销”、“数字经济与智慧农业”等特色课程。通过实地考察、项目式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宁夏产业优势,培养其创新思维与跨学科能力,为宁夏现代化产业体系培养复合型人才。
党员韩婷:在构建宁夏具有强大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我们需紧贴地方资源禀赋和地理环境。结合教育主责主业,在研发特色校本课程时,可发掘葡萄酒种植文化等独特农业资源,为学校设立相关农业科技课程。同时,利用宁夏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跨学科的历史与艺术、文化与经济等特色课程。此外,应注重科技创新与教育的融合,通过开发与现代产业体系相匹配的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如机器人、AI技术、新能源技术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宁夏的产业特色,培养跨学科探究能力与核心素养。
党员马小兵: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强调,宁夏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为牵引,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民族团结和共同富裕等工作,加快建设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基于此,我们可以利用宁夏独具特色的文化积淀,开展文化艺术课程,更好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也可以利用宁夏特有的引黄灌区,利用天下黄河富宁夏的地理资源,开展特色地理科研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从而更好地建设家乡。
党员周丽萍: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造就了这里“米粮川”、“塞上江南”的美誉。我们应重视黄河保护治理,可以开展环保教育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为守护绿水青山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相关的项目,如水质检测生物多样性调查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
党员马红霞:宁夏作为一个地理位置独特、资源丰富的省份,发展特色校本课程需要结合其自然环境、人文历史和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可以有以下策略:
1.自然资源调研:了解宁夏的地理特点,如贺兰山、黄河、沙漠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地理教育的生动教材。比如设立“生态科学”或“地理探秘”课程,教授学生关于水资源管理、风能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2.特色产业融入课程:结合枸杞、葡萄酒、羊肉等优势农产品和民族手工艺,开发农业与食品科技、酿酒技术或民族艺术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了解并传承地方特色文化。
3.能源与科技课程:鉴于宁夏的煤炭、石油资源和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潜力与优势,可以开发能源科学、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循环经济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4.历史文化融合:挖掘多元文化的精髓,设计历史、民俗研究课程,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5.产业合作与实践:与宁夏当地的科技企业、博物馆或农业园区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学生开展实地研学考察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STEM教育: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元素融入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新能源技术、节水灌溉系统等领域开展项目式学习。
宁夏可以研发出既具有地域特色又符合现代产业需求的校本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推动本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贡献力量。
党员周占银:宁夏是”东数西算“工程中国家建设的8个算力枢纽节点之一,也是“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实现了数字教育资源覆盖基础教育所有学科,千兆互联网接入、在线互动教室建设、数字校园建设覆盖所有学校,数字教学设备覆盖所有班级。各学科教师可以利用充分的数字资源进行教学应用创新研发和示范,研究利用人工智能把控学情、了解学生,提升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以数字转型引领教育变革,推动塑造以数字化为支撑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为宁夏乃至全国数字教育发展提供“一中经验”。
党员李攀攀:为充分发挥宁夏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势,学校可以与本地优势特色企业紧密合作、资源共享,建设研究性学习基地,组织学生开展研学实践。鼓励教师跨学科开展教学教研合作模式,在研发跨学科特色课程时,要勇于探索宁夏特色产业与本学科教学的联系,拓宽知识视野,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同学们对宁夏现代化特色产业的了解和认识。紧密结合宁夏特色产业结构,为学生构建学校与生活的桥梁,通过实地考察、实践学习等方式强化课程实践性,组织深入社区、工厂、农村、纪念场馆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方式,了解国情区情、感知社情民意、学习革命传统,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积累新的知识,从而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完美跨越,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图文:行政党支部
编辑:周占银
责编:张昱
审核:余维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