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9日上午,宁夏银川一中健康城校区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实践深度学习理念,信息技术教研组组织了全体信息技术老师参加了由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开展的"双新"活动,认真听了该中学关于项目教学的实践探索-《答题卡识别》的案例,感触颇深。
两位授课教师共同选取了答题卡识别的例子,以答题卡识别为明线,以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为暗线,串联起了课堂。
听课心得
张小佳老师:
今天有幸参加2022年浙江省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八届学术节暨“双新”展示活动,认真观看学习了由奚敏丽和谢晓菲两位优秀教师带来的《算法程序实现的综合应用—答题卡的识别》信息技术课例展示,通过本次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对于深度学习也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本次学习对我而言,感触最深的就是两位优秀教师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将知识点以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形式抛出,由学生不断思考和实践操作,通过问题探究逐层剖析算法程序在不同情景下的应用。在课堂中,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还能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引发新的问题,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发展创新能力,而这一点与深度学习理念不谋而合。同时,在课例中,能够让学生完全参与到课堂中这一点是弥足珍贵的,也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自己学习的主人,教师在学生开展深度探究的时候要深入学生的学习小组内部,观察并询问学生的探讨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和引导学生尝试发表自己的观点,还课堂于学生。作为一名新手教师,如何以问题为枢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参与、大胆思考,而不是以固定答案限定学生思维是我需要学习和提升的地方。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认知为基础,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在民主的学习氛围中,促进问题探究真正发生,才能够实现深度学习。
陈菲菲老师:
在杭师大附中谢晓菲老师的《算法程序实现的综合应用》这一课中,采用了“答题卡的识别”作为本节课的讲授案例。
前情回顾中,对上节课学习如何利用算法实现对一个像素点的识别进行复盘,在课堂中将有限制条件的、复杂生活情境中的关系进行抽象,选择合适的算法编程实现、解決问题。而在新授环节,通过集体分析如何编程实现对考号填涂的识别,选择比较常见的实际应用的例子,建立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特点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迁移。分析理清思路后,通过让学生自主尝试写出坐标点,独立思考进行算法设计,最后完善代码调试运行。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分析问题、抽象建模、算法设计、程序实现的全过程,体验到了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的最后,通过思考如何输出答题卡上所填涂的数字,进行代码的优化最终实现算法,是本课的完善和收尾。整节课借助计算机搭建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生活化与创新,在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中学会运用编程软件表达思想、建构知识。
何学强老师:
2022年11月29号上午,来自黄岩中学的奚敏丽老师、杭师大附中的谢晓菲老师共同参与了《算法程序实现的综合应用——答题卡的识别》的同课异构教学,在《算法程序的综合应用》一课中,“编程读取准考证号”是本节课的重点任务,教材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分析和描述本任务。由于项目比较复杂,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内容难度较大,两位老师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引导学生理解算法设计的每一个步骤和代码中每个变量的含义,除此之外,还引导学生思考在提高填涂识别的正确性及合理性等方面还可以做哪些完善,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编程实现自己的想法。
两位老师带领学生经历了抽象与建模—设计算法—编写程序—调试运行程序的过程,将复杂的答题卡识别过程分解成小步骤引导学生思考,继而抽象出像素点。由已知的图像中的信息点坐标,层层剖析,最后推导任意一个信息点的起始位置的坐标;并依次找到每个信息点的填涂区域,从而对其进行填涂识别。以上两节课基于生活的真实情境,运用项目教学,注重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让听课的教师对新课程教学框架、理念以及一堂好课有了更深认识,收获良多。
李睿峰老师:
通过观摩了两位老师的精彩讲课,我的感触是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信息技术瞬息万变,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该与时俱进,了解前沿科技与信息,掌握可靠而有价值的信息技术与知识,才能驾驭于课堂之上,才能与学生共同深度学习,将新的理念、新的模式和新的实践体现于课堂。
这两节课均以 “答题卡填涂识别”为项目主题,这也体现了深度学习中的有综合性主题的特征,而答题卡也是学生的常见事物,了解它的识别过程和原理,对学生的今后规范答题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这也是深度学习中的有真实情景的特征。该项目取材于实际应用,算法精妙,充分考查了解析算法和枚举算法,堪称经典。缺憾之处在于该项目算法模型较为繁琐,对于学考班的同学来说难度偏大;趣味性也差了些。
周静老师:
两位老师的课堂都是以答题卡识别为主题,很好地落实了项目式教学。
项目式教学难在项目任务的选取上,因为它是教学组织与实施的载体,项目式教学重在教与学的互动,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环境,培养学生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两位老师选取的答题卡如何识别的任务既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能够引发学生在课堂以外也能够用计算思维去思考生活中的现象。两位老师对于项目任务的分解也很到位,从一个像素点的识别到一个信息点的识别再到一列信息点的识别,最后整张答题卡的识别。将一个大任务化一个个小任务,循序渐进。然后两位老师在解疑答题卡识别背后的算法中的教学环节中,奚敏丽老师讲答题卡背后的算法直接给了学生让学生探究,而谢晓菲老师将算法给出了部分,让学生补充完整。谢老师的做法更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跃升,更能够让学生有获得感。
两位老师的课堂让我收获颇丰,首先在教学中任务的选取要能够生活化引起学生探索兴趣,第二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无论是哪种教学方式的选择,其核心都是在落实深度学习,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
图文:高一信息组
编辑:周静
审核:陈菲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