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肆虐,寒风凛冽,这一切都挡不住一颗颗热爱学习的心。为了不断推进我校深度学习课堂教学改进项目,2022年12月1日10:00-12:00,宁夏银川一中健康城校区高二语文组全体老师线上观摩了一节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李老师带来的作文课《让作文‘够意思’》。随后叶波组长组织了线上评课活动。
四十分钟的作文课,让语文组的四位老师听的津津有味,意犹未尽,每位老师都认真书写了听课记录,并反思了这节课的得与失。
李老师通过对学生上次作文的精彩讲评,迅速吸引了每位学生。
一张表格,每位学生作文中的优缺点一目了然,如此认真细致,令人感动,仿佛看到了我们每次批改、讲评作文时的殚精竭虑。
循循善诱,条分缕析
名师认真的讲,我们认真的听,专注的人会发光。
四十分钟的课匆匆结束了,随后大家在线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发表了自己对这堂课的看法,取长补短。
短短两个小时的听评课匆匆而过,大家依然意犹未尽,四位老师又把心中所想诉诸笔端。
马建兵老师:
按照学校要求,今天我听了《让作文“够意思”》这一节作文课,让我获益良多。每一个语文老师都知道,作文占据着高考的半壁江山,俗话说“得语文者得高考,得作文者得语文”。可想作文的重要性。如何讲解让学生善于接受,乐于接受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的最终目标。结合我校一年来有关深度学习的理论,让我对本节课有了更生的认识。
1.提出问题,对症下药。
若要解决问题必须先要知道问题,主讲老师从问题入手,分析学生作文得失,这样学生就能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才能更好的改进。
2.寓教于乐,善于表达
老师通过有趣吸的贴切生活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了,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这样就为作文打下了基础,那就是善于表达。只有学生愿意表达,善于表达才能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欲望。
3.学习理论,知行合一
老师主讲作文的“审题立意”,讲解了如何去“审”,如何去“立”,并调动学生已有知识来建构自己的新知识,这样达到了知识的衔接,又让学生自然接受,同时讲解了方法。当然,光讲理论还不够,只有让学生会做才是重点,老师设置了贴切的练习题,学生学以致用。
4.学会思考,学会表达
老师设置问题以后,学生独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成为独立思考的人,而且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更理性,这恰恰符合高考作文对学生的要求,那就是理性思考并抒发自己的观点。
总的来说,“立德树人”是根本目标,一节课只要抓住这个根本目标,落实核心素养,让学生学有所获,并运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这就是教育宗旨所在。一节课可能让我们只是入门,这些方法还要运用到每一节课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上好更多有深度的课程,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我也会在今后自己的教学中让深度学习走的更稳、更远。
叶波老师: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的课堂,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的学,而并非仅仅显示老师的“教”。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要发挥好“引领者”的作用,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了什么都是对学生的考量,而这个考量水平的高低,是由老师的水平决定的,更是由老师作为引领者对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关注度决定的。
《让作文够意思》是一堂高三的作文课。高三这个特殊的学段决定其课程本身就有综合性和总结性内容的渗透。学生是有积淀的,该授课老师从学生的习作评讲开始说起,引出作文“够意思”的主题,试图在“意思”上下功夫,解读“立”和“意”,总结出“够意思”的几个目标,并给出了“够意思”的三种方法,个人觉得这个思路和设想是很好的。但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学生的学效果并不佳,老师只关注到教的内容,对学生的关注不够,设置的问题理论化太强,甚至有点艰涩生硬,我猜测学生的学也大多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达到“深度学习”的理想效果,有一点点遗憾。
个人认为:作文教学最好应该以学生的习作为抓手,或正或反地阐释或印证理论最好,如此学生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从而在说的过程中加深认识,掌握并理解理论。总之,基于深度学习的课堂,一定是接地气的,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课堂。
杨彦老师:
在学校的精心安排下,我有幸听了一节让我感慨良多的作文课。李教师从容不迫的教学风度和深厚丰富的教学语言深深地折服了我,使我感受到自身的不足,也让我从中受益匪浅。
首先,我觉得,听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作为一名教师,听课并不是简单的听教师的教学资料而是教学意图、教学设计,在听课的过程中更要认真观察并做适当记录。听课不仅仅要听,还要看,捕捉授课者和听课者每一个动作、语言和表情,记下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方法。在听课之后更要及时进取的思考,准确客观的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劣,结合深度学习和自我的教学实际,取长补短。
在听课过程中,我发现李教师教学环节严密,各环节和各种操练和交际活动间的交替自然、紧凑、快捷,从师生互动导入直至课的发展、高潮、结束富有节奏感。明快的节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打破了作文课沉闷的讲授式,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思考。这样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深度思考,为深度学习打好基础;一方面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本事,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可谓是一举多得。李老师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设计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讲练结合,写练结合,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课堂写作实践。一堂课内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动笔写,并展示自己的作品。这也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吴书霞老师:
根据近期教研要求,我认真听取了一堂本学科正在直播的观摩课,从而引发了一些思考,借此简单分享。这是一节作文课,课题为《让作文“够意思”》。众所周知,作文占据着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日常教学中,如何进行作文知识的讲解和作文实践的训练,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并能学以致用,是令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结合我校一年多来有关深度学习理论的探索与实践,我对本节课有了更深的认识。优点自不必说,缺点也不必赘述,这里只谈自己的思考。
1.好的课堂构思是成功的一半。
本节观摩课的做课教师很好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课前作文初诊断”环节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抓住问题对症下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够意思——巧立意”的主题,然后围绕“立意”二字,从内涵到方法,旁征博引,逐层深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文立意,并以实例为载体,训练学生的实战能力。可以看出,其课堂内容的设计是经过精心构思的,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2.恰当的问题引领是促进深度学习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关理论明确指出,深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那么怎样的引领才是有效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围绕学习主题去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关注学情,了解学生的心理和思维特点,以及他们对学习主题的理解程度和知识储备,否则,抛出的问题学生接不住,就势必造成学生思维的阻碍,导致探索无法前行,深度学习更无从谈起了。
3.合作探讨与自我探究是深度学习缺一不可的两个臂膀。
要促使深度学习真实发生,必然要让学生全身心地积极参与,他们的主动性不仅体现在对学习内容自我探究的过程里,也体现在与他人的合作探讨中。而能否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参与进去有所获得,是决定这堂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基于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探究与合作探讨,帮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找到答案。说一千道一万,还课堂于学生,这对深度学习而言无比重要。
总而言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立足于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和深度学习理念,这条教育变革之路目前也许还有很多困难,但是我们仍然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因为毫无疑问它是很有意义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跋涉在“深度学习”的路上,总有一天,我们会登临山顶,欣赏到别样风景。
图片提供者:高二语文组
图文编辑:杨彦
审核:叶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