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我区初中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素养,适应新时代教学改革发展需要,4月9日起,由福建教育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主办的初中生物学骨干教师实验教学素养提升活动在银川市第三十一中学(银川一中健康城校区)举行。银川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员王全斌老师和自治区六十余位初中生物学学科骨干教师参与本次活动。
4月9日上午8—12时,银川市北塔中学的冯慧老师、银川市第三十一中学的刘婷老师以及银川市唐徕中学的常青老师在学校一号实验楼进行公开授课。
银川市北塔中学的冯慧老师带来《植物的蒸腾作用》,冯慧老师为学生介绍了多种叶片表皮临时装片的制取方法,并带来不同的植物叶片,供学生选用并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在授课过程中,课堂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容量适度,环节连贯紧凑,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和操作能力。
银川市第三十一中学的刘婷老师进行同课异构,展示《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课。刘婷老师通过气象降雨图和植被分布图的关联为引入,联系了真实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刘婷老师的教学思路脉络清晰,教学环节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讲解视野中的细胞及气孔,注重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在最后环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知识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银川市唐徕中学的常青老师展示《人体的组织》一课,她带来四种人体组织的装片,学生分组观察并总结四种组织的特点,学生直观感知到各个组织的结构特点,并归纳总结抽象的概念,教学环节和任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通过亲手感触鸡翅,用各种实验工具进行探索,并结合出示的问题,巩固新知。常青老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流程环环相扣,符合学生的认知顺序,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及动手能力。
4月10日,福建教育学院的张云教授开展“制作可调节的眼球成像模型”专题讲座,福建三明第四中学的高级教师朱毅鸿开展“验证绿色植物呼吸作用”的器材创新专题讲座,参与讲座的生物教师分小组利用创新实验装置动手实践。
“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的生物实验素养就格外重要,通过此次培训活动能够促进生物骨干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发展,深化生物课堂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